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展望2022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發力?如何協調聯動打好政策組合拳?《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專訪了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
連平認為,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有望提前至上半年。保市場主體、保收入和保就業將作為積極財政政策跨周期調節的主要落腳點。
具體來看,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相關支出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將加大對水利、城市管網建設等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將小幅增長至4萬億元左右,適度超前開展基建投資,注重“早、準、快”,提升專項債券對投資的“拉、帶、撬”作用。新的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有望在明年出臺,以更大限度助力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貨幣政策方面,連平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通脹預期猶存、美聯儲加息預期持續增強等情況下,穩健貨幣政策具有穩增長、保就業、穩物價、促平衡和防風險等多種需求,而穩增長將是首要任務。
在連平看來,貨幣政策總體上仍會保持穩健基調,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增強前瞻性和精準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與廣義GDP增長率基本匹配。上半年可能仍會小幅降準1至2次,釋放長期流動性,推動信用擴張,支持實體經濟,改善融資環境。積極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定向支持功能,繼續利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先進制造業、碳減排等薄弱環節與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政策傳導渠道,持續釋放LPR改革紅利,LPR仍存在一定下行空間。把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壓實各方責任,促進債市平穩運行。
“2022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而物價預期可能逐步趨向平穩,根據宏觀政策內在機理判斷,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較為合適的?!边B平說。積極的財政政策將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適度靠前發力,減稅降費,以拉動生產、投資與消費,刺激市場有效需求。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保持物價穩定,維持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同時通過降準、落地結構性工具、推動LPR下行等偏松操作,一方面釋放中長期流動性,降低銀行購債成本,提高其購買政府債券的能力,支持政府發債融資,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拉動基建投資與居民消費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則增大貨幣供給,降低市場利率,以滿足積極財政政策在帶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擴大的同時產生的融資成本下降的需求。
連平指出,財政與貨幣政策需要適度加大逆周期與跨周期調節力度。央行可通過創新再貸款工具的結構性應用、調整相應政策推動銀行表外業務恢復性增長、暢通企業直融渠道、持續推進金融開放等多種措施促進信用擴張,支持財政政策發力。財政政策則需要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界定隱性債務的政企邊界,減少地方政府對金融市場的過度干預,維護債券市場乃至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也要處理好中長期發展與短期穩增長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短期過度用力而影響中長期發展目標的現象。